企业文化

当前位置:首页 > 企业文化 > 员工天地

千年淮盐的探秘之旅
信息来源: 发布时间:2025-09-12 浏览:46 次

贝懿轩

      8月22日,晨光恰好漫过苏盐井神的厂区围墙,我作为第一届职工子女夏令营的大龄营员,踩着轻快的脚步跟上队伍 —— 这一次,我要走进妈妈为之奋斗多年的事业天地。彼时还未想到,这场 “千年淮盐探秘之旅” 会像一把钥匙,打开我对 “盐” 的认知大门:它不再只是厨房罐子里那撮寻常的调味品,更藏着跨越千年的故事与力量。每一步探索都裹着惊喜与震撼,连课本里曾略显枯燥的历史、科技知识,也在此刻有了鲜活的模样。

触摸淮盐的 “前世今生”

      在讲解员和工作人员的引导下,我们首先踏入淮盐文化博物馆。推开博物馆大门,浓厚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:展柜里,春秋战国时期的陶制煮盐罐带着岁月磨出的温润包浆,罐口残留的盐渍仿佛还能窥见当年 “柴薪煮海” 的烟火;明清时期的淮盐运输商船模型格外精巧,桅杆上的小旗微微颤动,让人想起课本里 “漕运兴盛” 的篇章,仿佛能看见船队满载着雪白的淮盐,在运河上缓缓前行的盛况。更令人驻足的是那些泛黄的古籍文献,纸页上的毛笔字工整清晰,记载着淮盐产量的变迁、盐税对王朝财政的影响;玻璃柜里排着不同年代的盐包装,从粗布口袋到印着精美图案的纸盒,短短几十年的变化,竟也藏着时代发展的密码。我凑在展柜前,手指轻轻贴着玻璃,仿佛能触摸到千年淮盐的温度 —— 原来妈妈每天打交道的 “盐”,竟有这么厚重的过往。

见证现代制盐的 “科技魔力”

      从博物馆的历史长河中走出,我们转身走进了二分公司高品车间,眼前的景象瞬间切换到 “未来模式”。没有想象中的杂乱,车间里一尘不染,银色的设备整齐排列。我盯着一台包装机,眼睛都看直了:只见盐粒从料斗里均匀落下,精准地填满包装袋,随后封口、贴标签、分拣,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,每分钟就能完成几十袋包装。这场景与博物馆里古代盐工弯腰煮盐、手工装袋的画面形成鲜明对比 —— 课本里 “生产力发展”“产业升级” 的概念,此刻突然变得具体可感。我赶紧掏出手册,一笔一划写下:“从‘煮海为盐’的艰辛,到‘科技制盐’的高效,淮盐的蜕变太神奇了!这就是妈妈常说的‘用科技让传统产业焕新’吧!” 同行的小伙伴举着手机拍照,快门声和笑声混在一起,满是对现代科技的惊叹。

解锁盐的 “冷知识”

      离开高品车间,我们来到总部办公楼,一场 “淮盐科普课堂” 正等着我们。老师的桌子上摆着五花八门的盐:像水晶柱一样的岩盐透着淡粉色,凑近能闻到淡淡清香的竹盐装在精致的陶罐里,还有装在透明瓶子里的浴盐,里面混着细碎的花瓣。“盐可不只是用来调味的哦!” 老师笑着拿起一块盐砖,“它能净化空气,还能去除顽固污渍。” 说着,她往有油污的布上撒了点盐,轻轻揉搓,原本黑乎乎的油污竟然慢慢消失了!小伙伴们都发出 “哇” 的惊叹,纷纷凑上前尝试。老师还告诉我们,淮盐不仅能吃,还能做成保健品、护肤品,甚至在工业生产中也有大用处。我手里捏着一小撮竹盐,细细端详 —— 原来这不起眼的盐,竟有这么多 “隐藏技能”,难怪妈妈总说 “盐里藏着大学问”。

快乐中学习巩固

      下午我们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“盐文化知识竞赛”。题目既有趣又有挑战,我凭借上午在参观时的学习积累,好几次都回答正确。当主持人问到 “古代煮盐主要用什么工具” 时,我立刻想起博物馆里的陶罐,大声回答 “陶制煮盐罐”,为小组赢得了加分!

      竞赛后的团队小游戏更有意思,在“盐语猜猜猜”环节,表演小朋友幽默诙谐的肢体动作,惹得大家哄堂大笑;在“合力运盐袋”环节时,我们要用两人三足的形式把 “盐袋” 运到终点,配合得格外默契。玩着玩着我突然明白:就像淮盐产业的发展,从古代到现代,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努力,而是一群人齐心协力的结果 —— 妈妈和她的同事们,就是在为这份传承与创新默默付出。游戏结束后,工作人员为我们颁发了钢笔、笔记本等纪念品,我小心翼翼地收进背包,这是今天最珍贵的礼物。

      回望这一天,从博物馆里触摸千年历史,到车间里见证科技魔力,再到课堂上解锁冷知识、游戏中收获友谊,每一个瞬间都刻在我的记忆里。这场探秘之旅,不仅让我读懂了淮盐的 “前世今生”,更让我明白了妈妈工作的意义 —— 她和同事们用汗水延续着淮盐的千年传承,用科技推动着产业的创新发展。我暗暗下定决心,以后要更努力学习,像妈妈一样,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、时代发展的追光者,为家乡的淮盐事业、为传统文化的焕新,贡献自己的力量。